奇境欒川歡迎您
欒川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于此而得名。位于河南省西部,東與嵩縣毗鄰,西與盧氏接壤,南與西峽抵足,北與洛寧摩肩,素有“洛陽后花園”和“洛陽南大門”的美譽。欒川縣總面積2477平方千米,素有“四河三山兩道川、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稱?,F轄15個鄉鎮(重渡溝管委會)、213個行政村(居委會),總人口35萬。
欒川縣是國家衛生縣城、中國旅游強縣、國家生態縣、國家園林縣城、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游示范縣、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、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、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、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、世界十大鄉村度假勝地、中國鄉村旅游發展名縣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、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、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、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、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、“紅旗渠精神杯”先進單位、全省旅游扶貧示范縣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縣保持年均7%的經濟增速,人均生產總值突破77000元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.5%,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.1%,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,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。
【歷史沿革】
歷史上的欒川建置幾經變遷,夏商時期欒川為有莘之野。
漢至北魏置亭,唐置鎮。宋元祐二年(1087年)置欒川鎮,因川得名。宋徽宗崇寧三年(公元1104年)始置縣。金海陵王貞元二年(公元1154年)廢縣改鎮。元、明、清均置鎮。民國時置區,隸陜州盧氏縣。1947年欒川解放再置縣。先后隸豫鄂陜邊區四專區、豫陜鄂邊區三專區、陜南一專區、豫西七專區、陜州專區和洛陽專區。1986年4月,隸屬洛陽市。
【行政區劃】
●2005年,欒川縣鄉鎮區劃調整:撤銷大清溝鄉,其行政區域劃歸廟子鄉管轄,廟子鄉政府駐地不變。
●2009年1月,撤銷石廟撤鄉設石廟鎮。
●2012年3月,白土鄉撤鄉設鎮
●2012年4月,叫河鄉撤鄉建鎮
●2013年1月,成立重渡溝管委會。
【地理環境】
欒川位于豫西伏牛山地理坐標為東經111°11′~112°01′、北緯33°39′~34°11′之間。東與嵩縣毗鄰,西與盧氏接壤,南與南陽市西峽抵足,北與洛寧摩肩??偯娣e2477平方公里,東西長78.4公里,南北寬57.2公里。
●欒川縣地貌
地勢西南高而而東北低,地貌起伏跌宕,形成中山、低山和河谷三種類型。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區面積,占全縣總面積的49.4%,千米以下低山區面積及河谷溝川面積占全縣總面積50.6%。最高點為龍峪灣雞角尖,海拔2212.5米,最低點潭頭鎮湯營村伊河出境處海拔450米,相對高差1762.5米??h城海拔750米,是全省海拔最高的縣城。
●欒川縣氣候
欒川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年均氣溫12.4℃,年日照2103小時,無霜期198天,年均降水量872.6毫米。
年降水量最高達1386.6毫米,最少403.3毫米。由于縣境氣候差異,形成三個小氣候帶。一是東北部熱溫帶,包括潭頭等,海拔460米左右,年均氣溫13.7℃,年均降水量737.9毫米,日照2292小時,無霜期210天左右。二是中南部溫涼濕潤帶,包括城關等地,海拔750米左右,平均氣溫12.0℃,平均降水量872.6毫米,日照2102小時。三是是西部寒冷濕潤帶,包括三川、冷水等地,海拔1250米以上,年均氣溫9.4℃,年均降水750毫米,日照1800小時,光照不足,無霜期短(一般在150天左右),冬季長達105天以上。
【自然資源】
●欒川縣礦產資源
欒川縣位于豫西多金屬成礦帶的中心區域,區內礦產資源豐富,是我國著名的多金屬礦集區,也是全國16個重要多金屬成礦帶的核心區域,“中國鉬都”聞名國內外。境內分布金屬礦產、非金屬礦產、能源礦產和水汽礦產四大類,共50余種,已探明儲量的礦產19種,各類礦產地251處,其中,大型礦床7處,中型礦產地13處,小型礦產地35處,優勢資源可歸納為鉬、鎢、鉛、鋅、金、銀、鐵、螢石等。其中,鉬金屬儲量206萬噸,居亞洲第一,世界第三,2006年3月被中華礦業聯合會授予“中國鉬都”稱號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縣委、縣政府堅定不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加快培育新動能,縣域經濟“基本盤”更加穩固、“主引擎”更加強勁、“硬支撐”更加堅實。工業經濟提質增效,洛鉬集團、龍宇公司在鉬產品價格波動大、走向趨于低谷的形勢下,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,洛鉬集團連續兩年入選中國500強企業,洛鉬APT及一批礦山選廠技改項目的建成投用,有效探索了選礦企業向產業鏈高端要效益的實踐。豐瑞氟業、鑫曙礦業、豫鷺公司、金鼎礦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逆勢增長,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,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9.3%,始終保持全市前列。
●欒川縣森林資源
欒川森林資源豐富,全縣林地面積327.4萬畝,有林地300.1萬畝,森林覆蓋率83.51%,名列河南省第一,有“中原肺葉”之稱。
●欒川縣水能資源
欒川水能資源豐富。全縣境內有伊河、小河、明白河、淯河四大河流,分屬黃河、長江水系。大小支流604條,河網密度0.59公里/平方公里。地表水年均徑流量6.8億立方米,水能蘊藏量11.78萬千瓦,可開發量8.5萬千瓦,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農村小水電電氣化建設試點縣。
【交通概況】
●洛欒高速公路(洛陽-欒川)
●省道322公路
●省道328公路
●省道244公路
●省道521公路
●國道311公路
●堯欒西高速
●盧欒高速公路(盧氏-欒川,規劃建設中)
●澠欒高速公路(澠池-欒川,規劃建設中)
多年來,欒川縣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縣投資近10億元提升改造縣域公路553.2公里,完成安保項目564.9公里,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、干線公路為動脈,縣鄉公路為依托,通村公路為紐帶的公路網絡。截至2020年底,全縣等級以上公路1982.995 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41.1公里,干線公路314.789公里,農村公路1627.106公里。
【經濟概況】
202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億元,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.1億元、增長5.1%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.4%;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3億元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949元,同比增長2.1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21元,同比增長6.9%。
【工業經濟】
欒川縣位于豫西多金屬成礦帶的中心區域,區內礦產資源豐富,是我國著名的多金屬礦集區,也是全國16個重要多金屬成礦帶的核心區域,“中國鉬都”聞名國內外。境內分布金屬礦產、非金屬礦產、能源礦產和水汽礦產四大類,共50余種,已探明儲量的礦產19種,各類礦產地251處,其中,大型礦床7處,中型礦產地13處,小型礦產地35處,優勢資源可歸納為鉬、鎢、鉛、鋅、金、銀、鐵、螢石等。其中,鉬金屬儲量206萬噸,居亞洲第一,世界第三,2006年3月被中華礦業聯合會授予“中國鉬都”稱號。
【特色農業】
“十三五”期間,欒川縣特色農業規模不斷壯大,高山雜糧達到6萬畝、中藥材達到19萬畝、特色林果達到32.5萬畝、苗木花卉達到1.8萬畝,中蜂養殖達到3.9萬箱,“一鄉一策、一村一品”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顯現;一批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運而生,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7家。
【社會事業】
“十三五” 期間,欒川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兜牢民生底線,辦好民生實事,每年財政支出的76%以上用于民生領域,累計投入資金達110億元以上,社會保障應保盡保,慈善事業蓬勃發展,扶弱濟困蔚然成風。
五年來,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0680人,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%以內;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.4億元,被評為“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”。完成教育基礎設施投資4.8億元,新建、改擴建中小學校28所,改擴建幼兒園8所,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義務教育入學率、鞏固率均達到100%;高考屢創佳績,先后有9人被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錄取,2020年本科上線率達80.6%,為歷史之最,縣中職被評為“國家級重點職業學?!???h醫院、中醫院醫療共同體掛牌運行,中醫院綜合病房樓、婦幼保健院綜合業務樓建成投用,“先診療后付費”及“一站式”即時結算等醫療惠民政策高效落實,連續4年由財政出資為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,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。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,新區圖書館、文化館全部對外免費開放,213個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投用,縣、鄉、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100%;非遺、文物等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,龍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榮獲2018年度“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”,孫家洞“欒川人”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,高標準完成169座尾礦庫治理任務,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。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,有效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。
【旅游資源】
欒川旅游資源按國家制定的調查與評價體系,全國旅游資源分為8大類31個亞類155種基本類型,欒川有8大類26個亞類84種基本類型,分別占全國的100%、83.9%和54.2%。
欒川境內擁有老君山、雞冠洞兩個5A級景區,擁有龍峪灣、重渡溝、養子溝、伏牛山滑雪場、抱犢寨等8個國家AAAA級以上旅游景區和十余個非A級旅游景區,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,龍峪灣森林游,雞冠洞溶洞游,重渡溝農家游,養子溝休閑游,九龍山溫泉游,伏牛山滑雪游、抱犢寨紅色游組成的業態多元、體驗豐富、特色各異的全域旅游格局。是首批中國旅游強縣,先后榮膺“世界十大鄉村度假勝地” “國際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” 2016百佳深呼吸小城”2012年,以“全區域營造旅游環境,全領域融匯旅游要素,全產業強化旅游引領,全社會參與旅游發展,全民共享旅游成果”為內涵的全景欒川正式提出,“旅游引領、融合發展、產業集聚、全景欒川”的旅游發展新模式再次引起業界強烈反響,并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域旅游發展五種模式之一。2020年,欒川縣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,竹海野生動物園榮膺4A級旅游景區;老君山景區收入一舉突破3億元;莊子村、協心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;全年累計接待游客1158萬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3.9億元。
●老君山
國家AAAAA景區,原名景室山,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南3公里處,距洛陽市區120公里,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,后因西周朝“守藏室史”李耳到此歸隱修煉并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“老君山”,沿襲至今。老君山相傳為道教始祖李耳的歸隱修煉之地,北魏時建廟紀念,唐貞觀年間受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,山頂老君廟有“南有武當金頂,北有老君鐵頂”之說。1997年12月8日,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建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組織認定的世界地質公園,國家自然保護區,國家級森林公園。老君山歷代香火旺盛,被尊為道教圣地、天下名山,現已開發的景觀區6處,有景點179個,總游覽面積26.7平方公里。老君山位于北亞熱帶向南溫帶過渡區域和中國第二、三級地貌臺階過渡的邊緣,是長江、黃河的分界嶺,其獨特的“滑脫峰林”地貌、石林、馬鬃嶺等景觀群,令人嘆為觀至,被地質學者稱為“北國石林”。
●雞冠洞
國家AAAAA景區,北國第一洞府-欒川雞冠洞風景區位于河南洛陽欒川縣城西3公里的小雙堂溝內,屬伏牛山系,海拔1021米。雞冠洞屬天然石灰巖溶洞,地質學稱其為“喀斯特巖溶地貌”,形成于約6億年前的早中更新紀,發現于唐貞觀年間。區內一山,山中一洞,山以形名,洞以山名,故曰"雞冠洞"。
1993年4月,原新華社社長穆青為雞冠洞欣然題名“北國第一洞”;1993年7月,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為雞冠洞作出了“景觀壯麗、堪稱北國第一洞府;成因獨特,正是國內首家龍宮”的權威性評語。雞冠洞洞深5600米,上下分五層,落差138米。目前已開發洞長1800米,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,分為八大景區,大小景點218個,是長江以北罕見的洞穴旅游景區,“中華第一柱”“亞洲第一盾”名騷中原。洞中一年四季恒溫18℃,被譽為“自然大空調”。
●重渡溝
國家AAAA景區,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東北50公里的潭頭鎮內。因東漢光武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,擺脫王莽追殺并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。
重渡溝景區內林茂草豐,雉飛鹿鳴,四季泉水噴涌,常年飛瀑成群,翠竹碧水交織,肥鴨壯鵝嬉戲,水鄉特色濃郁,堪稱“北國一絕”。被著名作家張一弓贊為“高峽飛瀑藏幽徑,綠水秀竹懷古情;豎看山水橫看竹,上聽鳥語下聽泉。景區現有農家賓館300余家,由金雞河、滴翠河、水簾仙宮等三大景區組成,集秀、幽、峻、奇為一體,有飛虹瀑布、泄憤崖瀑布、雙疊瀑布、水簾仙宮瀑布、菩提樹等景點100余個,有“既有重渡溝,何須下江南”的美譽。
●龍峪灣
國家AAAA景區、國家級森林公園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全國文明森林公園,屬山岳型自然風景區。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東南28公里的廟子鎮,相傳古為蛟龍戲水沐浴之地而得名。
龍峪灣總觀賞面積4434公頃,森林覆蓋率98.6%,奇峰林立、峰巒疊翠、植被原始,八大精品景觀引人入勝。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2500余種,是天然的植物園;中藥材800余種,人稱“移步三顆藥”,是天然的中藥材寶庫;珍禽異獸500多種。其中700畝的太白杜鵑繼生林中千年古樹達萬株以上。園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達8.5萬個,三伏盛夏最高氣溫不超21℃,被譽為“天然大氧吧,自然大空調”。主要景點有:中原首峰—雞角尖、千年太白杜鵑園、黑龍潭、仙人谷、雷打巖寨、萬畝落葉松森林浴等200余處,著名作家李準贊譽其為:“秀壓五岳,奇冠三山”?! ?
●伏牛山滑雪場
國家AAAA景區,位于伏牛山老界嶺北坡,坡頂海拔高度為2100m,滑雪度假區的基 地(坡底)海拔高度為1700m左右,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一個行政村—欒川縣石廟鄉楊樹坪村所在地?;┒燃賲^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。
度假樂園主要由四季滑雪館、室外滑雪區、湖濱觀光區、高山觀光區和冰雪文化生態園區構成?;﹫鲈谥形鞑康貐^屬規模最大,設施最先進,雪道種類最齊全,娛樂項目最豐富,管理服務最完善,被譽為中原第一滑雪場。
●養子溝
國家AAAA景區,養子溝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5公里處,距洛陽市區142公里。是集山水景觀、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區。因唐代貞觀年間巾幗英雄樊梨花在此安營扎寨,養子、教子而得名。
十里峽谷山水相伴,古藤老樹原始自然,既具有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蘊,又具有渾然天成的生態之美。常年雨量充沛,氣候宜人,植物類型多樣,有各類保護樹種40多種,形成了“天然植物園”。歷史文化底蘊沉厚,遠源流長。唐太宗末年巾幗將領樊梨花在此扎寨安營,生子、養子、教子,留下古寨墻等諸多古跡。唐貞觀年間又在山頂孤臥巨石之上修造石窟“三清殿”。景區配套服務設施齊全,有農家賓館床位4200余張,田園特色明顯。
●抱犢寨紅色旅游風景區
國家AAAA景區,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西北34公里處,距洛陽市區182公里。屬軍事遺址景區。因遠古時期一個放牛娃得道成仙,犁水救民的神化故事傳說而得名。
抱犢寨地勢險要,主峰四周天然形成恰峭壁千仞,東南西北有三面是懸崖,斷壕被開辟為入寨通道,稱之為東寨門、北寨門和西寨門。寨上凹地呈一簸箕掌形狀,易守難攻,歷代被盧、欒諸縣的富戶豪紳占據,成為避亂的避風港。1947年當地匪首謝潤玉占山為王,攜眾500余人盤踞山寨,并受到國民黨第1戰區司令胡宗南的支持,抱犢寨至此成為匪霸魔窟,被胡宗南稱為“西安三門戶,豫西之屏障”。1946年,1947年,1948年,中國人民解放軍豫鄂陜軍區第四軍分區七團、八團,陳、謝兵團第八軍五十五師,豫西軍區等組織三次攻打抱犢寨戰斗,先后有解放軍和地方武裝傷亡500余人,最終采取“圍三闕一”戰術,歷經33個晝夜圍攻,匪首及隨從棄寨逃遁,匪眾千余被殲滅于西寨門下,抱犢寨宣告解放。景區內主要有革命烈士紀念塔、陳列館、土匪點將臺、議事廳、撫月樓、抱犢觀、一線天、牛角石等景點。景區吃住條件齊全,是一處集教育、觀光、休閑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區。
●天河大峽谷
原名倒回溝,位于欒川縣城西南35公里的叫河鎮境內,山岳型自然風景區。因西漢末年,王莽追殺劉秀至此,恰遇漫天飛雪,劉秀倒穿靴子,造成出溝假象后至南陽稱帝而得名。景區位于長江、黃河、淮河三大流域交匯處的伏牛山腹地,總觀賞面積56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高度1567米,夏季平均氣溫21攝氏度,森林覆蓋率98%,是豫西地區海拔最高、夏季氣溫最低、植被保存最完整的休閑、避暑生態旅游區,2002年11月7日被省林業廳正式命名為“省級森林公園”。景區內山勢奇偉,溪泉清幽,潭瀑成串。奇花異草隨處可見,萬株古柳沿溪而生。奇石、雄山、秀水、幽林在此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。
●竹海野生動物園
欒川竹海野生動物園(原稱為“欒川伏牛山東北虎園”)于2016年5月開業迎賓。園區現有東北虎112只,獅子、黑熊45頭、猴子50只,梅花鹿80頭,小熊貓、猴子50只,孔雀、鴕鳥、鴯鹋115只,紅腹錦雞、鴛鴦、山雞、鴿子等禽類1200余只,是中原地區唯一一家以散放東北虎和大熊貓馴養為特色的主題園區。
【欒川特產】
欒川特產資源豐富。根莖類(天麻、首烏、柴胡、黃芩、黨參等)、果實類(紅色獼猴桃、杏仁、山楂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連翹等)、花葉類(竹葉、二花、茵陳、野菊、辛荑等)、皮枝類(杜仲、桑枝、柳枝、椿皮、竹薷)、樹脂類(松香、桃膠、冬藤、木通、五倍子等)、菌藻類(豬苓、桑寄生、靈芝、銀耳、馬勃等),中藥材有1400多種,年產量500萬公斤以上,醫藥專家稱之為“豫西天然藥庫”,有“一步三棵藥”之美譽。木耳、香菇、猴頭、鹿茸、核桃、板栗、柿子、蜂蜜等100多種土特產享譽全國,產品遠銷歐洲和東南亞各國。
【城市榮譽】
●世界十大鄉村度假勝地
●國家生態縣
●國家園林縣城
●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游示范縣
●國家衛生縣城
●中國鉬都
●中國旅游強縣
●中國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
●中國觀賞石之鄉
●中國最美的小城
●中國休閑小城
●全國教育先進縣
●全國科技先進縣
●全國林業先進縣
●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
●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
●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
●河南省安全生產先進縣
●河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
●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
●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
●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
●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
●河南省職業教育強縣
●中國鄉村旅游發展名縣
●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
●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
●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
●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
●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
●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
●“紅旗渠精神杯”先進單位
●全省旅游扶貧示范縣